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师范)、软件工程、网络工程、数字媒体技术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个本科专业,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专业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。学院教职工54人,其中专任教师42人,现有教授5人,副教授15人、博士4人、在读博士2人。在校学生1395人。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师范类)(本科,四年,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)
本专业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,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,具有良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,能在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学、教研和教育管理工作的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骨干教师。
主要课程:数字逻辑、计算机组成与结构、离散数学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、数据结构、操作系统、计算机网络原理、Linux系统管理、软件工程概论、教育学原理、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、现代教育技术、信息技术教学论等。
软件工程(本科,四年,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)
本专业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,面向信息与IT产业需求,培养基础扎实、专业突出,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、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、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、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、应用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管理人才。
特色优势:
(1)突出“技能”,紧扣“应用”
确立“一专多能”的培养模块,集中精力做好“面向Web开发”主线。坚持OBE理念为核心,根据不同岗位对技能需求,设置 “大数据开发”、“移动开发”等选修模块。
(2)面向基础教育,对接教育行业
根据本校为师范类高校的特点,设置“教育软件选修课”模块,支撑基础教育,与其它专业形成教育产业链,对接教育产业的软件开发。
(3)课证结合,协同育人
为实现“产学研”结合,专业建设 “1+x”《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认证》认证试点;鼓励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,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; 校企联合共建“软件创新工作室”、“数字创新工作室”、“创新实验室”、“思必驰人工智能工程训练中心”共同搭建协同育人实践平台。
主要专业课程: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、软件工程专业系列基础课程、移动开发技术、软件工程导论、WEB程序设计、WEB开发框架技术、算法分析与设计、软件需求分析、软件建模技术、软件项目管理、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、大数据技术基础等。
网络工程(本科,四年,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)
本专业培养具有运用计算机网络、服务器及集群、云平台的规划设计、维护管理、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相关的知识、技能和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能从事计算机网络、服务器及集群、云平台的设计、开发、部署、运维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。
主要课程:数字逻辑、计算机组成与结构、离散数学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、数据结构、操作系统、计算机网络原理、Linux系统管理、Linux服务管理、Linux自动化运维、TCP/IP协议分析与应用、路由与交换技术、数据库集群及调优、网络安全、云服务及虚拟化技术、Python语言技术、服务器储存技术、大数据集群搭建与维护等。
数字媒体技术(本科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)
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,具有数字媒体产品设计、开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,能够在互动媒体、网络媒体、新媒体工程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系统设计、开发、应用与新媒体运营等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。
主要课程:数字逻辑、计算机组成与结构、离散数学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、数据结构、操作系统、计算机网络原理、数据库原理、数字媒体技术导论、媒体制作软件、图形学基础、数字图像处理、三维造型与动画技术、游戏开发、数字影视合成、虚拟现实技术、前端开发技术等。
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(本科,四年,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)
本专业为2020年新获批本科专业,依托学院计算机学科传统优势,将建立“地方性、应用型、信息化、开放式”专业作为办学定位,以“数据学科理论敦实、工程开发能力全面、市场需求结合紧密”为导向,采取产教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,培养掌握数据科学的理论与方法,熟练掌握大数据采集、清洗、存储、处理与分析、可视化与应用等技术,具备面向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能力,能胜任大数据工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。
主要课程:数字逻辑、计算机组成与结构、离散数学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、Python语言程序设计、数据库原理、计算机网络原理、操作系统、Linux系统管理、Scala函数式编程、大数据技术基础、分布式数据库、大数据流处理框架、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和内存计算框架等。